填詞L.jpg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填詞L》,以填詞創作為題材,改編自導演黃綺琳的真人真事,講述主角羅穎詩立志成為填詞人,道出她在追夢路途上的努力拼勁和傷心失意。這不是一個努力必得勝利的浪漫故事,而是一個耕耘不得收穫的現實故事。這部電影是一份獻給所有默默無聞創作者的慰籍禮物,直面創作者埋藏心底裡的不堪時光,觸動內心最柔軟的一塊。

 


 

一波七折的追夢故事

羅穎詩自覺有填詞天賦,畢業後打算入行做填詞人。每次看似實現夢想的時候,下一秒立即打沉主角的志氣。劇情重複著主角奮鬥,快要完成目標之際,結果失敗收場,沉澱一段時間後重現振作,繼續尋找成為填詞人的出路。

1. 羅穎詩第一次的失敗,是敬師日沒能演唱由她作詞的〈冇曳到〉。她改編《無間道》主題曲的詞作,為了修女同意表演,順應修女意見更改「粗俗」的字詞。可是,她花了許多時間準備,就連聖母像也搬了出來,其他表演超時而不能上場。無法公開演出詞作,為故事埋下了伏線,標示著她的填詞之路不會一帆風順。非常可惜,即使電影完結,這首〈冇曳到〉依然未見全貌,登上大銀幕演出。

2. 第二次的失敗,她為獨立作曲人Chris Lee填詞的〈秘密情人〉並非商業灌錄的唱片。羅穎詩自薦為作曲人填詞,得到Chris Lee的賞識,邀請她為其中一曲填詞。羅穎詩以為Chris Lee說的出碟是商業唱片,豈料被他擺了一道,寄給她的是個人燒錄的業餘唱片。羅穎詩是個入世未深的大學生,容易被有社會經驗者糊弄,提供免費勞動力。

3. 第三次失敗,是她飛到台灣跟唱片公司傾談合作,結果是買歌不買詞。Chris Lee想出的商業唱片是國語,羅穎詩沒有國語填詞的經驗也一口答應。不同語言的填詞方式並不共通,羅穎詩的國語填詞質素可想而知,唱片公司的人聽畢啞口無言。不過,詞作是可以更改的,最後唱片公司安排了方文改寫了她的詞作。當她聽到播放這首歌曲的時候,原本的興奮和笑容頓失,表情逐漸僵硬。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以為方文重寫詞作,豈料竟是剽竊。官方的FB專頁公開的絕密片段可見,方文看過羅穎詩的詞作,修改過後出街。羅穎詩聽到熟悉的歌詞,笑容掛滿臉,當聽到填詞人大名是方文,笑容驟然消失,可推論出街版本跟她的詞作差不了多遠。

4. 第四次失敗,是她即使贏得了填詞人大賽的冠軍,得到填詞人合約,仍然不得填出街歌的機會。劇中陳柏宇宣傳買他的唱片可得填詞比賽的投稿資格,為他的歌曲填詞的機會。但是,這只是賣碟的噱頭。看似是推動香港流行音樂業界的發展,培養填詞新力軍,其實不過是推銷賣碟的商業手段而已。羅穎詩跟一眾有意入行填詞的人,中了業界的大伏,白白浪費金錢。

5. 第五次失敗,是她到音樂監製黃大爺手下工作,處理歌手Helencandy新專輯一事。這個計劃出自黃大爺幫助朋友的私人目的。雖然沒想過賺錢,但他用人用到盡,聘請羅穎詩只給八千元月薪,負責行政、選曲、寫文案等繁重又瑣碎的職務。羅穎詩以為終於能夠填寫出街歌而甘願被剝削,甚至興奮地向Helencandy表示願意免費填詞,把demo寄給她過目。羅穎詩是監製聘請的人,理應把demo交給監製,她私自聯絡歌手是越規行為,當上司「冇到」。黃大爺本就對計劃不上心,加上Helencandy不給他面子,取消了專輯計劃。羅穎詩不懂的業界行規和職場規則,也不通曉人情世故,以為一腔熱血就能得到填詞機會,結果導致被解僱。

6. 第六次失敗,是她為新公司傾力製作的廣告歌,MV尚未出街,公司先行倒閉。羅穎詩多次碰釘之下,放下填詞人夢想,打算腳踏實地找工作。新公司HK Free Rider的老闆想製作一首廣告歌,令她本就放棄的填詞夢死灰復燃。她重拾熱血和拼勁,包攬整首廣告歌的曲、詞、MV製作,她出鏡所寫的是首席填詞人的大名。可是事與願違,機會再一次跟她擦肩而過。新公司的共享司機計劃未能合法化,導致資金凍結,不但整個計劃泡湯,公司面臨倒閉的危機。

7. 至此,羅穎詩正式放棄了填寫出街歌的夢想,離開懲罰夢想的香港,到台灣務農耕作。命運總是弄人,越想得到時沒得到,放棄後卻如願以償。在此地她鄉的台灣便利店,播放了一首由她填詞的歌曲。羅穎詩回顧自己的填詞人生,最後用國語向人介紹:「其實我是填詞人」。

羅穎詩實現夢想了嗎?並沒有。她填寫的粵語歌詞,在香港不能出街,到了不同語言文化的台灣,才有公開播放的機會。這個機會從何而來,結局不作明確回答,任憑觀眾猜想。這個結局很有諷刺意味,她在香港填詞界努力奮鬥這麼多年,費勁心思苦練填詞技巧,也不得業內人士賞識。到了台灣,無端端掉來一個免費午餐,突然做了真正的填詞人。羅穎詩用國語確認自己的填詞人身份,似乎表示在香港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

羅穎詩足夠努力嗎?電影將她追夢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新手初嘗填詞,羅穎詩學習填詞的技巧。粵語流行曲的主流是先曲後詞,填詞要講求音準「啱音」。羅穎詩熱愛填詞,卻不諳音律,看不懂樂譜,唯有土法煉鋼:自己哼唱旋律,先填啱音的字詞,再換成有意思的字詞。這個填詞方法非常低效益,而且容易被旋律牽著鼻子走。直到她報導夏季填詞班,導師教授0243填詞法,一點就通曉填詞技巧,填詞的自信和功力大增。第二個是業餘填詞階段,羅穎詩開始填寫作曲人給的demo,並且逐漸熟悉流行曲所謂的主流歌詞要素。第三個階段是羅穎詩接近流行音樂界人士,爭取填出街歌的機會,卻一而再再而三被業界的不成文規則打擊志氣。

填詞班男導師本就是個不得志的作詞人,在業界混得不成功,處於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他說:「填詞揾唔到食,」又說,「識人好過識字。」這樣一個失敗者所說的話,可信性有幾高呢?羅穎詩信了,在電台做助理,自資飛去台灣商談出碟事宜,買碟參加填詞比賽,在唱片公司做打雜……屢次被業界人士利用,當作廉價勞工。以夢想之名,行剝削之實。羅穎詩的追夢之路屢遭受挫折,被男音樂監製質問:努力多年仍不成功,有沒有想過其實是你不適合填詞。羅穎詩寧願否認自己的努力,也不承認自己沒有天賦。事實上,她在填詞創作上,既努力又有才華。她參加填詞比賽,只交了一首歌,在芸芸千份詞作中脫穎而出,得到比賽冠軍。然而,即使她成功拿到唱片公司的填詞人合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不得唱片公司的認真對待,仍然沒有機會填出街歌。好不容易得到一個機會,轉眼間從手裡溜走。羅穎詩回答說:「我冇努力呀。」她一路追夢的努力和填詞才華,觀眾一一看在眼內,不禁感到心酸又悲哀。

概括羅穎詩失敗的原因,並非她沒有才華,沒有努力,而是文化工業與業界行規的問題。電影沒有批判填詞界的圍爐小圈子性質,僅是從一個有意入行的圈外人的親身經歷,展示其中的非公開透明成分。可悲的是,羅穎詩要成為職業填詞人,便需要得到業界人士的認可,要遵從這些前輩制定下來的規則,以獲得公眾的肯定。她不在乎填詞能否賺錢,不求名成立就,只求一個填出街歌的機會,即是在商業灌錄的唱片或者公開廣播的歌曲的填詞一欄寫上她的名字。看熱鬧的行外人,想成為行內其中的一份子,談何容易?任憑她怎麼努力想擠入這個小圈子,先是無從入手,後是不得其門而入,以致到處觸礁,損手離場。

劇中安排一個有趣的對照情景。HK Free Rider的Betty道出,香港是一個懲罰夢想的地方。羅穎詩到台灣打工,聽到農民阿伯用台語說:「這片土地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果真如此嗎?羅穎詩深有感觸,為夢想奮鬥多年,努力的結果卻是一無所獲。香港填詞界要正式入行,何其困難,不但競爭激烈,而且透明度低,沒有正式招聘的途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乃至一籌莫展。香港市場細向來是個問題,創作空間有限,往往受到資金和市場的掣肘,緊貼主流受眾的口味,變相限制創作自由和題材多元。非常可惜的是,電影沒有播出填詞創作班講解情歌的片段,為什麼一定要練習悲情歌、分手歌。這小小的片段,精準地反映出粵語流行曲的性質,要緊貼主流,個個都聽過,還有情歌氾濫的問題。

香港與台灣的對照情景,是否有暗踩香港是文化沙漠、抬舉台灣文創市場的原意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對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很有保留。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互相配合方可成行。好比以農立國的中國,天氣變幻莫測,災害難以預料,或會被蟲害吃光,被洪水沖毀,或乾旱得種不出任何農作物。仰賴農業生產的人們,面對反覆無常的自然氣候,誕生許許多多祈求風調雨順的祭祀儀式。種瓜不得瓜,種豆不得豆,正因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並非必然,所以才會有這些祭祀儀式的存在。同樣地,努力並非必定得到成功。有趣的是,農民阿伯是在溫室附近說這句話,顯然採用先進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已非古代看老天的臉色過活的日子。農民靠著科技的力量,介入作物的自然成長環境,用科技和人力征服自然,操控溫度。這樣一來,真的如他所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片土地穩定地產出農作物。

說到底,羅穎詩為什麼想要成為填詞人?填詞創作,可以是純粹的興趣,閒時消磨時間的娛樂;可以是業餘性質,像詞不達爾文一樣放上網供人閱覽和演唱。熱愛填詞,不一定發展成為工作職業。填詞導師問她,為什麼想入行?羅穎詩想了一陣子,吞吞吐吐說:她想工作與興趣掛鉤,利用興趣來賺錢,不想從事沒興趣的工作。她很執著填詞人的身份,原因沒確切交代。為什麼不肯當作興趣,生活的調劑品,而是作為終身的職業呢?個人認為,羅穎詩希望自己的詞作得到業界肯定,自己的才華有人欣賞,能夠一展所長。可以說,羅穎詩對於自己的填詞水準,有一定的自信。否則,她不會堅持這麼多年。她不甘於待在業餘的安全領域,而想透過一個公認的準則,從業餘升級成專業。「職業」填詞人,意味著詞作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性,也是業界人士和公眾普遍認可的準則。CASH是香港政府認可的機構,其會員資格是許多填詞人趨之若鶩的目標。羅穎詩如此堅持填寫出街歌,就是為了成為CASH的一份子。

無法扭轉乾坤,改變現實狀況,唯有聊以慰藉,改變自己的心態,放下追夢的執念。勿論結果如何,享受過程才是最重要。看似是安慰失意人的一句話,其實是電影的動人之處。我看著羅穎詩追夢之路的天真與熱血,沉浸在填詞世界裡忘我地創作,深深受到感動,不禁熱淚盈眶。羅穎詩對填詞的愛,愛得深沉,愛得癡狂,愛得義無反顧。她為了追夢的熱血和拼勁,純粹得不染一塵,博盡無悔,不枉此生。

我喜歡羅穎詩這份純粹的熱情,每逢圓夢的機會來臨,她暗自心喜,嘴角藏不住笑容。

我喜歡羅穎詩這份純粹的痴迷,當她學懂0243填詞法,看到的所有中文字都變了0243數目字,獨自一人醉心於填詞的世界。

我喜歡羅穎詩這份純粹的堅持,即使昏迷住院,氣若游絲吊著鹽水,她也記得填詞比賽的截止日期,請求朋友幫忙打字寫歌詞。

我喜歡羅穎詩這份純粹的執著,即使不被他人理解,被人身攻擊說是自我中心,也勇往直前地繼續追夢。

我喜歡羅穎詩這份純粹的熱誠,每分每秒想著填詞的熱愛,不顧一切地追夢,深深感動了我,直入心坎裡。

 


 

寫實輕喜劇

電影不賣弄悲情,不是顧影自憐地耽溺悲傷,舔舐疼痛的傷口,營造慘戚戚的悲劇氛圍。劇中不乏生動有趣的搞笑情節,觀眾看得忍俊不禁的笑料,既詼諧有趣又不浮誇做作,自然流露地為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笑點多是挖苦和嘲弄人物的痛處或缺點,角色有自知之明地揶揄自況,引人發笑。這種自嘲式的小幽默,不是落井下石的奚落,也不是毛骨悚然的黑色幽默,而是帶有看破塵世的灑脫,接受自己的失敗,笑看失意人生。這使得觀眾既為角色們的失意而放聲大笑,同時也為角色的不得志感到悲哀,達到「半是歡笑,半是淚水」的笑中帶淚的效果。

除了自嘲,電影的部分笑點跟香港流行音樂文化相關,懂的人看了會心微笑。例如,羅穎詩學習填寫情歌的詞,大學開始跟男人談戀愛,突然插入卡拉OK的情歌MV,模仿滾動式字幕和老套的情侶互動畫面,特別有「膠」味。此外,羅穎詩應徵的公司名字HK Free Rider,「梗」跟大學小組習作常見的「自由騎士」遙相呼應。她製作的廣告歌,快靚正MV和洗腦式歌詞,既有廣告推銷特色又有濃濃膠味。這些幽默情節,映照出香港本土文化的特色面貌,同時契合了羅穎詩當時成功在望的得意威風。

不僅笑點如此,電影拍得非常貼地,導演的處理手法真實細膩。劇中重現千禧世代的成長環境,真實自然的校園生活,看了非常之有親切感。羅穎詩就讀的教會中學,敬師日的才藝表演。還有,當代人接觸的網絡文化和流行文化:上網用ICQ交友,賣座警匪片《無間道》,港台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歌星陳柏宇的宣傳片等等。而且,故事的人物形象很有「港味」,即是表現出在香港本土成長和受到本土文化影響的特點,帶有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幾個的熟悉感。故事雖以導演的親身經歷改編,但也有虛構的成分,並非全然的寫實。最為明顯的是校園男神的片段,很有偶像劇的幻想色彩。導演說她中學讀女校,這個情節是杜撰出來的,難怪如此虛假。

 


 

女性形象

這部由女性執導和編劇的電影,故事缺乏女性意識,沒有男性凝視和厭女情節,屬於女性看得舒服的女性友好電影。故事主角是一個不受性別角色束縛的女性,傾盡一切心血所鍾愛的事物,不是主流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她有目標、有理想、有追求,奮不顧身投奔夢想,展示出追夢女性的真實形象。在生活化的情節中,電影捕捉到她「論論盡盡」手足無措的細節,譬如被問入行做填詞人的原因時突然語塞,臨時跟Helencandy面談在翻找紙筆掉落一地出盡洋相等等,呈現出女性在日常生活的真實面貌。不但如此,羅穎詩的性情率性自然,不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會打斷導師的說話,一遇到填詞相關的事情便興奮得手舞足蹈,立即跟人分享喜悅。這些小細節,塑造出一個立體豐富的女性角色形象。

電影的女性形象跟主角一樣真實自然,無論是羅穎詩的中學同學、同性好友、職場同事都表現出時下一些的香港女性的言行舉止。例如,羅穎詩的好友何雞去英國留學,跟她開啟視像聊天,立即抱怨宿舍室友的不是。何雞其後得知丸丸跟她哥拍拖,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考慮數落她哥的話會否offense。每個女性演員的台詞、表情、動作都相當契合她們的角色,演繹得生動有趣,活靈活現,彷彿是現實中會遇見的人。

電影唯一隱晦地表現淺薄的女性關懷,反擊污名化的女性形象,就在羅穎詩說起她入行做填詞人的原因,詞不達爾文嘲諷地說:「港女真係現實!」「港女」本是香港女性的簡稱,被男性污名化成負面的女性形象,當中包含許多不符合傳統賢妻良母形象的標籤。試想想,女人現實地計算利益,為自己將來謀求好生活,有何需要貶抑之處?男權社會剝奪女性的經濟能力,女人缺乏金錢與物質,同時缺乏反抗的資本,只能忍氣吞聲地接近男人,討好男人,以求男人施捨的一點資源。現代社會給了女性謀生的機會,能夠不看男人臉色獨自自主地過日子。男人在多方面打壓女人愛財求財,貶之為「拜金」,目的何在?現代男權理想的女人是「女強虜」:事業能力強,不花男伴的錢,同時為男人做牛做馬,跟男人一起「分擔」生活開支,這樣才稱得上是個「好女人」。男性企圖潑女性髒水,先是貶低全體女性,後是讚美脫離標籤的個別女性,務求女性符合傳統好女人標準,降低對男性的擇偶條件,以便自己在求偶市場上獲利,是典型的損女利男式的策略。

詞不達爾文是劇中填詞班男同學的網名,這個男角代表了時下常瀏覽男性中心論壇的男網民形象,其言行暴露了沾染厭女文化的影響。劇中這個男角待遇不錯,顯然並非作為負面角色出現。羅穎詩沒有當眾反駁港女一說,但全知視角的觀眾知道她並非為了錢和利益而入行。這個去污名化的手段不激烈而溫和無比,缺乏攻擊力度,像是隔靴搔癢,跟片中的男性待遇一樣舒適。

 


 

性別意識

儘管女性形象塑造多元化,但都是基於「人」的身份來拍攝,並非以「女性」的身份為前提。電影沒有基於女性身份來書寫獨屬於女人的故事,而是擁抱填詞的創作者和追夢者的身份,模糊了性別的邊界,寫出這兩類人深有共鳴的故事。最為明顯的一幕是,HK Free Rider的男老闆同樣是個追夢者,羅穎詩見他流淚,頗有同病相憐之感,表現出「女有夢想,男有夢想」,追夢失敗的傷感是兩性皆有的共同點。在創作一事,女性創作者面對的處境跟男性同中有異。電影沒有針對女性創作者特有的問題,而是從創作者的概括性出發來講故事。可以說,這是屬於創作者引起共鳴的電影,而非女性創作者的電影。

儘管是女性主角的電影,但沒有聚焦在女性關係、女性身體、女性處境。通篇男性角色的戲份凸出,而且在主角互動上起重要作用。對比起羅穎詩的母父角色在劇中的表現,母親一角相當影薄,而父親一角的戲份和互動遠多於母親,相當不平衡。此外,主角填詞路上遇見的人,多的是男人。在創作路上跟男人打成一片的友好景象,無疑存在美化男性的問題。這些男人可區分為有助事業的好男人,無助事業的壞男人,但沒有扁平化處理,都是以「人」為前提塑造出來的立體角色。羅穎詩受過他們的幫助,同時被他們所害。她被壞男人害過,同時有好男人幫助她追夢。真心幫助她圓夢的男人,卻是出於溝女目的,動機不單純。

這種「男女平等」的願景,同樣反映在電影名字上。電影原名是《填詞撚》,「撚」的古義是用手捏住的意思,而在當代香港文化語境下,多是指男性陰莖的粗俗用語。雖然也存在「撚手小菜」之類的非粗俗用語,但「撚」作為辱罵和借代男性陰莖的意思,日常生活的覆蓋範圍有多廣闊,人們有多常說,不需明說。《填詞L》一事,導演的訪談多次表示可惜。有的人對此的解讀是扼殺創作自由,是傳統勢力的勝利,香港多麼保守落後。而我認為,所謂的「不文雅」是傳統男權的定義,出現性器官就得限制出街。我贊同改名,不是認同傳統男權的觀點,而從女權主義的角度解讀,「撚」一字所蘊含的陽具中心主義太過濃厚。直觀一點的說法是:一個女性主角的故事,竟然用代表生理男性身體的字來做戲名?

雖然導演強調「撚」的優美古義,但是不能搶奪話語權,重申該字本來的意思。導演並非不知道撚所指的男性陰莖和粗俗用法,更糟糕的是,電影的搞笑情節沿用了這個用法。電影開頭的唱聖詩情節,用「求天主能夠(撚鳩)」揶揄教會歌詞「唔啱音」。「撚鳩」之所以成為笑點,是因為莊重嚴肅的場合出現了粗俗用語,加上這句話能聯想到特定的畫面。但是「撚鳩」二字能夠做笑點,是因為作者和受眾都共享著相同的文化背景。先有「撚鳩」被定義為不雅、粗糙、男性陰莖,才會有這個字詞作為笑點出現。如果在缺乏這個定義的文化環境,就不會成為諧音笑點。導演一方面強調「撚」的古義,不想被視為不雅電影,另一方面用「撚」的粗俗今義來做笑點,這樣的行為,就像自打嘴巴一樣。改名後的「L」在香港語境上也有「撚」的和諧版之意,但「L」英文字形的解讀空間大為增加,起碼沒那麼直觀地聯想到男性陰莖。「L」比起「撚」看起來比較中立客觀,但始終仍是在人的身份上繞圈子,沒有彰顯主角的女性身份。這種處理儘管表達了人的共性,跟電影一樣的主角,女人爭破頭擠進滿是男人的行業,呈現出向主流價值靠攏的傾向,充其量是男在前、女在後的性別觀點。

戲外導演說不知道怎樣回答「女導演」的身份問題。這對女性創作者而言,是很有意思也很普遍的提問。到底是向主流(男權價值)靠攏,在男人定制的賽道跟男人一起競爭;還是另闢蹊徑,不參與男性標準的比賽,創造獨屬於女性的神話詩學?大眾的印象中的女性創作,通常是具有私領域題材和細膩感情書寫的陰柔化特色,也就是歸屬於社會性別女性特質的「女性化」寫作。另一種的女性敘事,強調生理女性身份,從社會制度、生理身體、文化層面下檢視女性生活的處境,以女權視野打破性別規範,跳出男權規則,挑戰男性價值,創造女性獨有的新天地、新標準、新價值、新文化。傳媒和批評家往往針對創作者的女性身份來大做文章,試圖將她們拼入女性刻板印象的框架,期望她們回覆社會性別女人應有的答案。

不少女性創作者不是那麼二元分化,既有符合社會女性角色的特質,又有迥然不同的個人特色。有的不想被當作無腦花瓶,想要自己的才華被人賞識和肯定,同時深陷於男權指派給女性的審美價值上。有的有不順應男權價值的一面,但又不會跟男權完全割席,不想被當作污名化已久的女權份子。有的遵從主流規則跟男人競爭,是因為不想被說不敢跟男人競爭而放棄比賽,被看作實力不足。有的儘管支持女權,但自覺不夠女權,憂慮被批評家歸類為女權主義作家。有的擔心標榜女性創作,等同放棄一半市場,不利於盈利。人性是如此矛盾和複雜,當中牽涉到利益、人情世故、權力不平等等的問題,致使她們常常掙扎於兩難之間。

FB留言多的是讚美女人的外在美麗,看不見女人的內在才華。諷刺,諷刺。

 


 

異性戀敘事

情歌是粵語流行曲的主流,作為填詞題材的電影,不可不提。不過,電影沒有視之為重心,而是放進其中一個章節細說。電影的愛情敘事籠罩著異性戀中心的陰霾,可能出於寫實性的考慮,或許導演的真人真事本就如此。故事不乏異性戀愛的情節,比較好的一點是,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異性戀破事,例如美化闝蟲,爭男害女,淫蟲賤男出沒等等亂七八糟的噁心情節。

相對比傳統異性戀愛書寫,女人在心儀男人面前卑微順從,總要女人為了男人和愛情而犧牲付出,電影有打破到這方面的性別規範。女人不再繞著男人團團轉,想著怎麼得到男人的愛,為了男人和愛情要死要活。女人有自己的夢想,興趣為先,其他次之,愛情不過是手段,達到目的最重要。羅穎詩為了寫好情歌歌詞,接受暗戀她的男人的表白,體驗愛情而完善創作。分手也沒什麼大不了,她最先想到的是分手有利創作,在填詞方面更進一步。愛情和男人不過是填詞追夢的輔助工具,女人始終忠於自我,本著真誠的心,在夢想之路繼續前進。

羅穎詩選擇的男友是一個不善辭令、不懂變通,沒有戀愛經驗,看起來單純正直的大學同學。不過,就算多麼單純的男人,跟女人談戀愛後便原形畢露,男友身份的轉換使他們有了錯覺,以為自己大支嘢,巴閉啦,威啦,型啦。羅穎詩拒絕男友陪同商談出碟事宜,以為出碟失敗在台灣夜市流連,不聽男友的電話。得知出碟成功,同行友人全都恭喜她圓夢,只得男友黑口黑面,關門跟她對質,並指責她自私、自我中心,要全部人遷就她。這一場戲非常典型,男友明明不滿女友當他可有可無,生活不以他為重心,不依賴和指望他,卻絕口不提他在親密關係上的不滿。他不說真心話,反而顧左右而言他,借其他人來「過橋」,意圖讓女友難堪,這就是男人的狡猾之處。

男人自以為跟女人建立親密關係,便可以掌控女人生活的一切,對女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指指點點。男人,認清自己的位置。女人是為了自己而活,自我中心是應得的權利。男人意圖佔據第一位,是異想天開的幻想。好男人就應該傾盡全力支持女人的夢想,做成功女人背後的男人。女權主義者Gisèle Halimi說過,男權社會規訓女人總要為別人著想,將自己的慾望和利益放到後面,而女人要學會自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羅穎詩報告了行程,全部事情告訴給他,滿足了男友的知情權,還想怎麼樣?男友有見說不過她,就詆毀她的填詞能力,非常賤格和惡毒。「填詞關你咩事?你識填詞咩?」羅穎詩說的對,一個門外漢就不要隨便評論填詞水準,更何況他是惡意中傷,不過是暴露了他的無恥和賤格而已。最後,男友出了分手的大絕來情緒勒索,意圖控制女友,更見其人格之卑鄙無恥。

羅穎詩的中學男同學是創作歌手,寄送demo給她填詞,非常支持她追夢,可謂志趣相投,是難得的異性好友。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真覺得如此,他已有女友,跟羅穎詩是朋友關係。之後看了一些網上評論,說他想溝羅穎詩。我再看一次電影,留意到更多劇情細節,男方真的對羅穎詩有意思,就覺得:呵!不愧是性緣腦的男人。男人想幫助女人,無事獻殷勤,通常是不懷好意,動機不純,圖謀不軌。為什麼坊間流傳異性沒有真友誼的說法,一方面是說話者以己度人,另一方面就是被這些「我當你係朋友,你就想溝我」滿腦子愛情、性交、女人的男人搞軭晒!

 


 

觀後感

原本我一開始不看好這部電影。雖然是女導演和女性主角,但我過往中過不少女性創作者的伏,因此不會期望女作者的作品一定有女性意識。生理女性書寫的故事,也會是充斥了無數男權思想的劣質作品,原因不在與生俱來的性別與身體,而是個人有無女性意識,是否從女性身份思考,是否擁有女性命運共同體的意識。這不是說女男創作都一樣,生理男性的創作,本就在性別方面有其局限。男性無法感知女性生理和文化壓迫,使得他們永遠不可能超越到男性身份而來的限制。

言歸正傳,我不喜歡看真人電影,但因學業的緣故,所以看過不少榜上有名的文藝片。近年受到女權主義的影響,較多留意女性創作者的作品。電影是文化娛樂的主流,很多人關注和談論。女權圈熱論的電影,就算題材不感興趣,有時也有想看的意欲。我偶爾間看到一篇《填詞L》影評,在性別方面給予好評,勾起了我的興趣。

看了電影,簡直是喜出望外,覺得很有驚喜,拍手叫好,十分喜歡。而且,這是我第一部入戲院看兩次的電影,強烈推薦給身邊人看。自從覺醒女性意識以來,我很難再單純地享受主流創作的文化商品。很少作品是看得比較舒適,沒有多少嘔心的地方。這部電影是少數我感到滿意的作品,雖有一些缺點:含男量高,醜男衝天飛,欠缺女性意識。看在這是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勉強看作是補足真實感而設定,就算了吧。

《填詞L》有很多我喜歡的元素:笑中帶淚的寫實故事,幽默諧趣的搞笑情節,真實自然的校園生活,豐富多樣的女性形象,流暢利落的動畫演出,導演包辦的粵語歌詞。以前我喜歡聽粵語流行曲,稍微涉獵過廣東歌文化。電影雖有涉及文化工業的問題,但是輕輕帶過外在環境因素,而專注於填詞創作的內部規律。

談起創作與追夢,懷才不遇、鬱鬱不得志是常見之事,甚至過於氾濫,予人無病呻吟之感。我看電影通常沒什麼情緒波動,但看了《填詞L》兩次依然眼濕濕,十分感動。尤其是結尾便利店播放《填詞魂》一幕。這首歌集結了主角多年來的努力成果,歌詞是最後修改的出街版本,結合羅穎詩努力追夢的情節,畫龍點睛,意境一流。我很大感觸,很有共鳴,深受感動。

兩次觀看的戲院人數不多,大部分是年輕人,坐到播完製作名單。當字幕滾動到歌曲填詞一欄,十三首歌都是導演填寫,全戲院立即哇哇地驚訝出聲!

我看電影難以辨認真人樣貌,常常分不清邊個打邊個(誰是誰),阻礙最基本的劇情理解。第二次看留意多了細節位,終於弄清楚人物關係。羅穎詩兄長出現的戲份全都是伏筆,暗示他跟丸丸暗自往來,例如開場他被羅穎詩聲討抄襲歌詞,問她Miss Cheng的形象,問她拿回物理書,還有丸丸積極鼓勵羅穎詩住宿舍等等。

我寫這篇文章時距離看完電影已有一段時間,人物對白和劇情細節記得不太清楚,文章可能有錯漏之處。

幾天後,我看了《填詞L》All-in特典場,換領了一些電影禮品,記錄第三次觀看的感受。詳情請參閱〈《填詞L》All-in特典場觀後感+太古誠品購書記錄〉一文。

填詞L戲飛.jpg填詞L戲飛2.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奶茶蒸餾水 的頭像
    奶茶蒸餾水

    奶茶蒸餾水的部落格

    奶茶蒸餾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