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芳玫
出版社:女書文化
出版年份:1999年
作者: 林芳玫
出版社:女書文化
出版年份:1999年
昨天更新了電腦的window系統,想起早前系統通知顯示卡驅動程式需要更新,便一口氣更新和安裝需要的程式。安裝顯示卡驅動程式的過程中,見到一個移除舊有安裝程式以及還原原廠設定的選項。
我當時心想:移除沒必要的舊有程式能夠減省磁碟容量。我買了電腦使用以來,未有做過變更原廠設定的大動作,包括並不限於更改螢幕解析度、字型大小、螢幕亮度等等。我最多是安裝了輸入法,選取別國語言。這樣子恢復原廠設定,應該影響不了多少吧?抱著這種心態,我勾選了移動舊程式並還原原廠設定的方格。
經過稍長時間的移除和安裝顯示卡驅動程式步驟,我重新啟動電腦。從登入畫面我已經感到違和感,進入桌面一打開瀏覽器,赫然發現:怎麼中文字型變成這副鬼樣子的呢?中文字型變成粗黑體,一整個漲了碼變成肥大,每個字的間距變小,看起來擠在一起,感到莫名的壓迫感,顯得非常礙眼。中文全然沒了原本字型的尖銳、順眼、耐看。不僅如此,中文字型變得模糊不清晰,特別是搜索引擎的顯示,標題的字型特別粗糙,跟原本的瘦削尖銳字型截然不同。
十多年來使用錯誤的打字方式,建構出錯誤的肌肉記憶,以致打字速度龜速,很難有所進步,再也不能提升打字速度。英文打字速度平均每分鐘三十幾字,即時打幾多次同樣的文章,依然無法達到每分鐘四十字以上。究其原因,是我不熟悉鍵盤按鍵,需要看鍵盤來打字。
若要我打出原稿的內容,我無法兼顧一邊看原稿一邊看螢幕進行校正的工作。通常在這種狀況下,我的眼睛非常忙碌,既要記著原稿的內容,又要檢查螢幕內容是否正確,還要時而低頭看鍵盤的按鍵位。我浪費太多時間看鍵盤,無法提升打字速度。若要提升打字速度,我必須拋棄既有的打字方式,重新學習正確的打字方法。
幸好,網上有很多豐富的資源,從零開始學習正確的英文打字方法。首先是熟悉正確的指法,每隻手指放在正確的按鍵上。平時我打字很少用無名指和尾指,現在頻密地使用,感到非常不協調。這兩根手指生硬得很,動起來不甚利索,甚至出現手震的情況。
更糟糕的是心態,打字速度慢到不行,感到極度不耐煩,總是想著轉回舊有的打字方式。取易不取難是一種巨大的誘惑,放棄的意欲老是纏繞在我的腦海裡。於是,我詢問AI如何平衡心理。AI提供的建議很實際和有用:就當作是一件具挑戰性的任務,每天設定目標,不要急於求成,循序漸進逐步改善。如果堅持每天練習打字,預計一兩個月便會提升打字速度。
重新學習打字,手指生硬得很,連帶大腦也好像一併同步,變得遲鈍起來,思考速度變慢,表達能力隨之下降。估計原因是大腦花費許多容量在處理打字,無法兼顧餘下的工作,導致其她功能下降。我練習打字的過程中,都在思考我的手該放在那一個按鍵,心裡想著:這隻手指放在這個位置正確嗎?等等打錯了,真是糟糕!不對,不是放在這裡,應該放這隻手指才對。這個按鍵在哪裡?唉,我又在看鍵盤了,不看鍵盤打字真是太難了!
遊戲平台:Android / iOS
我玩過幾個月SEO,分享一些個人心得:如果撰寫一篇多人閱讀、能上搜尋引擎前排的文章?
內容優質自不必說。長文不等於優質內容,見解獨到、有理有據才是基本條件。內文的組織架構清晰,需要加上類似論文的小標題,並且懂得在標題和內文加入特定關鍵字。長文一定要在開首加上文章目錄,方便讀者一目了然,知道文章大概在說什麼。
如果是做自媒體、靠流量賺錢的話,出文的時機非常重要。緊貼熱門話題、社會時事,要像新聞一樣鬥快「蹭流量」、「蹭熱度」。文章質素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標題夠爆,吸引人點擊觀看,觀點夠爭議性,引起多方討論。即使遭到許多人批評也不要緊,做自媒體最重要的是有人氣有流量有人看。無論是fans,還是haters,都能增加流量,有流量就有錢賺。
如果是寫影評,優先寫最近上映的電影,熱門電影、冷門電影都要寫。公映後一星期內寫完最好,因為公映後一個月是最多人搜尋影評的時候。越快寫好影評,看影評的人越多。越多人看的影評,越有可能被判定是優質內容,長久而言留在搜尋引擎前排的機會越大。經典電影本身已具有一定知名度,人們不定期搜尋,空餘時間可寫此類影評。
題材來說,熱門議題一定多人寫,競爭很大,通常鬥不過長期經營的品牌。唯一可行方式是靠優質長文和獨特觀點取勝,方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冷門題材較容易上搜尋引擎,內容寫好一點,大有機會就被判定是優質文章,增加文章的曝光率,推到上搜尋結果前排。在建立個人品牌初期,寫冷門題材上搜尋引擎結果,有助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不用擔心冷門題材的文章沒人看,資訊爆炸的時代,只要文章留在搜尋引擎結果,總會有捧場客。
以前讀書時期,學校佈置的功課和測驗考試是壓力來源,我需要滿足老師的期望,答對標準答案才能獲得分數。學校制定的框架過多,我傾向在課外閱讀,在框架以外的娛樂活動尋找長期或短暫的快樂。那時候,我課餘時間喜歡看小說、看動漫、玩遊戲,寫下一些隨筆來記錄自己的感想。我書寫的過程是輕鬆、愉快的,不用腦子思考,不需要理會行文組織機構,盡情揮筆寫出自己內心所想,抒發個人主觀感受,宣洩當刻的激動情緒。
到了大學時期,學習到論文寫作的標準和框架,重新審視並批評過往寫作的技巧和意涵。那時候我還能欺騙自己,論文歸論文,平時寫作不用達到這麼高的要求,可以更主觀、更私人化、更隨心所欲。我看完一本小說,可以用來做論文的研究材料,也可以在社交媒體發表書評。如果說論文要求沒有影響到我日常寫作,那麼一定是假的。我已經無法像以前一樣隨心寫作。寫作過程的自我要求,完美主義傾向,使得我花費比以前許多倍的時間來完成。我所有的寫作,不論公開還是私人,第一讀者總是我自己,必須要達到自我要求,過得到自己的標準,我才能放過自己,不用再去想這裡不好、那裡不完美。
現在我脫離學術環境,明明寫作不需要寫得專門和專業,明明可以隨心所欲胡言亂語不吐不快,我卻因為完美主義,時常焦慮過度,各種逃避不安,弄得遲遲也未能完成一篇文章。太累了、先睡一會兒、玩遊戲放鬆一下吧等等給予自己無數的藉口,就是不想碰想要完成的第一任務。要我立即面對第一任務,太可怕了!我害怕自己能力不足,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我害怕寫作的自信被一點點摧毀。我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再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無法再感受到寫作的快樂了!
沒有學校規定的寫作規則,我脫離了種種框架,反而無所適從。沒有壓在第一線的專業任務,我的日常業餘寫作變成了重要的第一任務。我給予自己過高的要求和期望,需要達到自己的標準,需要符合自己的要求,寫出令我這個挑剔的讀者也看得心滿意足的文章。壓力轉移到了我的業餘寫作,我寫下許許多多草稿,卻躊躇不前,遲遲未有整理。或者寫了一半,沒有靈感便擱置不理。或者,文章快要完成卻不想踏前一步衝線。
我是一個記性頗差的人,老早就忘記了以前經歷的細節,甚至乎一些大小事事情也忘記得七七八八。每當欣賞一項藝文活動,逛展覽、閱讀專書、參加主題活動、鑑賞多媒體創作等等,我多多少少都會隨手寫下心得草稿,記錄當刻的感受和思考。長久以來,我養成的習慣累積了大量的文字草稿,幾十萬乃至百萬字,涵蓋小說創作、各類心得感想、各種議題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