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淑僖努力撐下去,敏銳的學生還是留意到她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補課時而心不在焉,沒精打采。志宏為此愁腸百結,為她之哀而痛心落淚,為她之苦而悶悶不樂。
志宏是淑僖任教高中三年的學生,每次中文隨筆功課用心寫作,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發問,頗有個人見解,並非拾人牙慧,給淑僖留下深刻印象:樸實無華而出類拔萃,是塊值得雕琢的璞玉。
儘管淑僖努力撐下去,敏銳的學生還是留意到她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補課時而心不在焉,沒精打采。志宏為此愁腸百結,為她之哀而痛心落淚,為她之苦而悶悶不樂。
志宏是淑僖任教高中三年的學生,每次中文隨筆功課用心寫作,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發問,頗有個人見解,並非拾人牙慧,給淑僖留下深刻印象:樸實無華而出類拔萃,是塊值得雕琢的璞玉。
她曾經生活二十多年的居所,滿載悲傷痛苦憤怒快樂記憶的地方,陳設及裝飾變化之大已非她熟知的模樣。
她快步奔去自己的房間,扭開門把,打開房門,原原本本呈現舊時記憶的安適空間。一模一樣的床鋪,乾淨整潔的書桌,整齊排列的書籍,似乎仍舊保留她居住的氣息。
淑僖一人獨居,屋內裝潢甚有極簡主義的風格,色彩以自然的純白色為主,間或點綴深藍色,不規則擺放的家具隱藏不言而喻的規律。放眼張望,清雅脫俗,一塵不染。佑安初次到訪,感覺自己像一顆塵埃,沾污了這個明亮潔淨的空間。他,似乎不屬於這裡,甚至是多餘的。
佑安悄悄盤算著,只是來吃個飯,很快就走了。飯是吃完了,佑安卻不能動身離開。
淑僖右手托腮,側目而視,微微一笑。四目稍一交投,佑安那一臉稚氣的臉容更顯羞澀,帶點純潔的氣味。
佑安是插畫家,大學畢業後在家工作,平日足不出戶,少有社會歷練。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眞,作品如其人。
她反反複複徘徊於夢境中,驚鴻一瞥的曙光難以忘懷。醒來迷迷糊糊,夢境隨即崩毀倒塌,深沉記憶隨之消失。記憶回溯的迷宮出口,一片荒蕪,唯一記起那純潔的百合花香。她無比痴戀這種純潔的香味,終其一生追尋這種味道,仿佛接近百合花香便能窺見真理。
她啊,最喜歡大自然,最討厭人造物。
《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第三版)》
The Ethical Slut: A Practical Guide to Polyamory, Open Relationships, and Other Freedoms in Sex and Love(3rd Edition)
作者:Janet W. Hardy, Dossie Easton(2017年)
譯者:張娟芬(2019年)
出版社:游擊文化
一、前言
京海之爭始於沈從文在1933年發表〈文學者的態度〉,批評在上海和北京兩地的玩票白相態度、具有海派習氣的文學家。[1]其後蘇汶發表〈文人在上海〉,認為沈從文批評的上海文人有愛錢、商業化以至於作品低劣、人格卑下的意味,因而為上海的文人辯護,由此揭開京派與海派論爭的序幕。[2]參與這場論爭的多是在上海的作家,或不屬於兩派以外的文人,甚少京派作家。[3]三十年代居住在上海的魯迅發表文章〈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認為京派是官的幫閒,海派是商的幫忙,幫閒文學實際上是幫忙文學。[4]魯迅指出兩者的共同點之餘,還批判了文壇上商業化和隱士化這兩種普遍傾向。[5]這場論戰影響深遠,正式確立海派,標誌中國都市文學的成型與成熟。京海之爭更多是文化品味的衝突。京派重視純正健康的道德,宗法倫理的鄉土文化,背負思想啟蒙的理想,力求品味高尚的嚴肅文學。海派注重現代都市文明和商品經濟文化,力求創新、奇趣、通俗的都市趣味。[6]沈從文是論戰的京派主力,以下文本將分析沈從文的作品如何體現其文學論述。
二、鄉土的自然人性